在地震發生相當頻繁的臺臺灣,平均每年約發生三萬次以上地震!而地震過後,大樓、住宅可能會出現一些裂紋,令人心生恐懼,不禁懷疑自家是不是已經不安全?該不該請專業人士來評估、離開居宅、修補裂縫或是要放著不管?
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發曾表示,建物的結構支撐主要依靠的是樑、柱、剪力牆,地震後,應立即檢查住家及公共空間的這三處有無「/」、「\」、「X」形狀的裂縫,或者有鋼筋外露、水泥剝落等情況。如果裂縫不是發生在以上三處,民眾不用過度緊張。
觀察方式,可由地下室、一樓,由下往上目視檢查,只要沒有被裝潢遮掩的區域,全部查看一遍,若有異狀,應立即請相關技師進一步檢查。以下就列出外觀、梁、柱、牆、樓梯的初步檢測方法,讓大家了解該如何處置,以守護安全!
外觀
建築外觀一但嚴重受損、傾斜,皆需要請專業人員評估。
梁、柱
查看梁柱接合處、柱子的頂端或底部、門窗邊的柱子,注意柱子在門窗開口的部位,是否有近似45度或交叉的斜向裂縫,甚至混凝土剝裂、鋼筋外露現象。柱子頂端或底部若有明顯的水平裂縫或錯位也應注意。
牆
樓梯
家裡出現非主結構的裂縫,是否有搶修的必要性?
如果在「非主結構的門框上方」、「粉刷飾材」、「RC牆與木作隔間牆之間」發現細微裂縫則無需過度緊張。
不過,雖然非主結構的裂縫沒有立即危險性,但畢竟也是結構體之一,仍有「第二道防線」的作用,所以室內裝修應盡量不要拆除隔間牆,尤其是1樓的隔戶牆、隔間牆。另外,他也說台灣地震多,氣候也多雨潮濕,非主結構的裂縫也容易有滲漏水問題,所以屋主若發現相關問題,建議還是要規劃時間進行修繕。
相關連結:震災後住家房屋自我檢查手冊